39问医生

鼻子吐奶是怎么回事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鼻子吐奶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先天性巨结肠、早产儿、感染性休克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逆流入食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当胃内压力高于食道时,会导致胃液和食物回流到口腔中,从而出现吐奶现象。可遵医嘱使用促动力药物进行改善,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2.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
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是一种消化道发育异常的情况,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而引起的梗阻性疾病。这种梗阻导致胃排空受阻,进而引起呕吐的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中含有奶瓣和胆汁。对于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开腹探查术、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等。
3.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出现了神经节细胞缺如的现象,使这部分肠管失去了正常的蠕动功能,无法将内容物排出体外,因此会出现便秘以及腹胀等情况发生。长时间的粪便堆积可能会对肠道造成刺激,继而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儿可通过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促进排泄的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早产儿
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不足37周的新生儿,其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吐奶。针对早产儿的护理需特别注意保暖、喂养及并发症监测等方面。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预防感染。
5.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的组织灌注不足为共同特征的一种危重症。此时由于微循环障碍,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进而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识别并控制感染源,同时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常用补液方案包括平衡盐溶液、白蛋白溶液等,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输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支持。
建议关注婴儿是否有呛咳、呼吸困难或其他相关症状,若无其他原因解释,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等问题。可以带孩子进行X光检查、超声波检查或者直肠粘膜活检等,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
66
2024-02-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