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母乳性黄疸病因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母乳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溶血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巨球蛋白血症、感染性疾患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代谢异常
由于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轻至中度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
2.新生儿溶血病
当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兼容时,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这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间接胆红素产生增多,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而引起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可能包括光疗或静脉注射白蛋白等,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对婴儿的影响。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甲状腺激素有助于调节胆红素的代谢,因此会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疗法,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能竞争性抑制正常血清中的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双分子络合物,使胆红素从尿液中排出减少,从而出现黄疸。对于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黄疸,可以考虑应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进行化疗。
5.感染性疾患
感染性疾患如细菌性脑膜炎或其他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肝脏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清除。针对感染性疾患的治疗需由医生根据致病菌类型开具相应抗生素,例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必要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超声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
66
2024-03-1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