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治疗,一般包括病史、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疗。
1、病史
流行性腹泻病是由于感染轮状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如果患儿有不洁饮食或者接触过被感染者的衣物,则可能会感染该疾病。
2、临床症状
患儿可能会出现水样便、蛋花样便、黏液便等症状,还有可能会伴随低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考虑是流行性腹泻病。
3、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计数是否升高,从而辅助诊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
4、大便常规检查
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白细胞、红细胞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
5、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流行性腹泻病的金标准,主要是通过检查患儿的粪便,从而明确患儿是否存在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如果确诊为流行性腹泻病,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服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儿还需要注意多喝水,以免出现脱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