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为什么抽动症青春期过后才会自愈?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抽动症青春期过后自愈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压力、环境因素暴露、睡眠障碍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进而引发抽动症状。鉴于抽动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及自愈可能性降低,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建议。
1.遗传易感性
抽动症可能由多个基因突变引起,这些基因影响大脑中神经传递素的正常功能。遗传易感性使得个体更容易发展为抽动症。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抽动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如SLITRK1、DRD4等。
2.神经递质失衡
神经递质是参与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化学物质,其平衡对行为控制至关重要。神经递质失衡会影响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导致运动过度活跃和肌肉抽搐。通过药物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使用盐酸硫必利片、盐酸可乐定贴压片等药物来改善多巴胺的功能。
3.心理社会压力
心理社会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异常,进而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的症状表现。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应对心理压力源,促进心理健康。
4.环境因素暴露
环境中存在刺激物或有害物质时,可能会诱发或加剧抽动症的症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或其他触发因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助于减少症状发作。
5.睡眠障碍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从而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的症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精神状态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脑电图、MRI成像等辅助诊断。
66
2024-04-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