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体内恶寒是怎么回事

柯怀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三级
咨询
体内恶寒可能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恶寒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此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产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平衡而出现恶寒。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及时补液扩容,维持血压稳定,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后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引起发热、畏寒等临床表现。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针对败血症的治疗通常包括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情活动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活跃,从而引起发热、恶寒等症状。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疾病的活动性,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等。
4.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进而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和骨质损害,表现为对称性的多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这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影响散热,从而引起恶寒。非甾体抗炎药是非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可用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代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的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身体产热减少,因此会出现怕冷的感觉。补充甲状腺素是治疗甲减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替代疗法药物是左旋甲状腺素钠片。
针对恶寒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CRP值检测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检查以评估感染状况和甲状腺功能。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66
2024-04-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