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颤证的病因病机为

任培华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颤证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内伤、年老体虚、外感风寒、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等,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中医辨证论治。
1.情志内伤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引起血瘀和痰浊,这些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可导致肢体颤抖。针对此类病因所致的颤证,可以考虑使用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年老体虚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气血阴阳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出现肢体震颤。对于此原因引起的颤证,中医认为是精血亏损,可用补益肝肾、滋阴清热的方法来缓解症状。代表方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3.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邪气侵袭机体,使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肢体肌肉失去约束而颤抖。对于这类病因所引起的颤证,在临床上常选用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的药物进行调理,例如葛根汤、桂枝汤等。
4.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停,日久酿成痰饮,上蒙清窍,脑髓被扰,则见肢体麻木、震颤等症状。针对痰浊中阻型颤证,常用健脾燥湿化痰法进行治疗,代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5.先天禀赋不足
由于遗传或出生时体质虚弱,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正常发挥温煦作用,导致肢体运动失控。针灸疗法可用于改善先天禀赋不足引起的颤证,选择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或针刺。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症状。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