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医胸痛的病因病机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医胸痛的病因病机可能涉及气滞血瘀、痰浊阻肺、肝胆湿热、心阳虚、阴虚火旺等。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药物治疗和针灸等方法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诊治。
1.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凝滞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当气血不能畅通时,就会出现胸闷、疼痛等症状。针对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如服用舒筋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2.痰浊阻肺
痰浊阻肺是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失调,导致痰湿内生,痰浊上犯于肺,使肺失宣降所引起的胸痛。此时胸部胀满、咳嗽有痰、舌苔厚腻等。对于痰浊阻肺引起的胸痛,可选用二陈汤加减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肝胆功能失调,湿邪和热邪侵袭,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胸痛的症状。常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等现象。清利肝胆湿热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黄芩、栀子能清热解毒;柴胡疏肝解郁;车前草有利尿作用。
4.心阳虚
心阳虚指心脏阳气不足,无法推动血液循环,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胸痛。患者可能伴随畏寒怕冷、四肢冰凉、面色苍白等情况。温补心阳常用桂枝甘草汤,由桂枝、炙甘草组成,具有调和营卫、助阳解表的功效。
5.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是因为体内阴液亏损,导致阳气相对偏亢,虚火上升,灼伤津液,进一步耗损阴精,从而引发胸痛。伴随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眩晕耳鸣等不适。滋阴降火可选知柏地黄丸,方中熟地黄滋肾填髓;山茱萸养肝益肾;牡丹皮清相火退虚热;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浊消肿;山药补脾固肾;知母滋阴清热;黄柏清热泻火。
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血压监测、血脂检测以及心电图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胸痛的发生。
66
2024-02-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