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孔子登
南沙区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咨询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伤、严重的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肺栓塞等,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心脏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从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可以通过利尿剂如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
2.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或死亡,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进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可以遵医嘱使用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代谢药物进行治疗。
3.严重的心律失常
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引起心脏泵血异常,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可采用普罗帕酮、氟卡尼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4.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时,由于炎症反应和毒素的作用,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组织间隙中,引起组织水肿。此时患者会出现全身各脏器灌注不足的情况,包括心脏,从而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针对感染性休克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还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如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5.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体内的血栓堵塞了肺动脉及其分支,使肺循环发生障碍,当栓子突然脱落并堵塞肺动脉主干时,就会引起肺循环阻力急剧增大,右心室的工作量骤增,导致右心室压力升高,进而左心室的压力也相应增高,最终导致左心室充盈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对于肺栓塞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应立即行溶栓治疗以恢复肺部血液循环,常用药物为阿替普酶。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和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66
2024-04-0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