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睡觉时心脏骤停是什么原因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睡觉时心脏骤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疾病因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1.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反复的上气道塌陷和呼吸暂停现象,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心跳不齐或骤停。这主要是由于睡眠中舌根后坠、软腭下垂等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所致。患者可以使用口腔矫正器来改善呼吸暂停的情况,从而减轻对心脏的影响。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内,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当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此时容易出现夜间突发性胸闷、憋醒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濒死感。对于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洛伐他汀片等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
3.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因素如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导致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水肿、变性和坏死。这些病理变化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晕厥、意识丧失等情况发生。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或过速,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和血液循环,造成心脏骤停。例如高钾血症可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活性,影响心肌兴奋性的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通常需静脉输注补充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跳不规则或停止。例如抗精神病药中的氟哌啶醇具有明显的α受体阻滞作用,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导致血压下降。如果发现药物引起的心脏骤停,应立即告知医生并更换其他替代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口服溶液等。
针对睡眠中心脏骤停的风险,建议定期进行睡眠监测以评估呼吸状况,必要时进行超声心动图、胸部X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试。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也有助于减少相关风险。
66
2024-01-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