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能治好吗怎么引起的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血流感染、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缺陷、牙周病、静脉注射毒品等病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细菌血流感染
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心脏内繁殖时,会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些微生物通常附着在受损的心脏瓣膜上,导致瓣膜炎症和赘生物形成。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针对敏感菌株有效。
2.人工瓣膜
由于人工瓣膜表面不平滑,容易发生破损或移位,从而引起血液湍流并促进感染的发生。对于有机械瓣膜置换史者应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以评估瓣膜功能和感染迹象。
3.先天性心脏缺陷
先天性心脏缺陷可能导致心脏结构不完整或薄弱,这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修复心脏缺陷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采用经皮导管介入技术进行补片手术。
4.牙周病
牙周病中的深牙周袋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血液循环的理想通道,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患者需要接受彻底的牙周治疗,包括深度清洁和可能的手术干预。
5.静脉注射毒品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可将外部细菌带入血液循环中,当其到达心脏时,可能会黏附并侵蚀心脏内膜。治疗通常涉及使用多种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多西环素,以覆盖可能存在的多种耐药菌株。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洁牙,以减少牙周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建议戒除静脉注射药物,以降低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
66
2024-04-2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