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好发人群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致。主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主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多是由于主动脉壁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脂质沉积在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出现增厚、变硬的情况。
2、好发人群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而主动脉粥样硬化则多见于青年人。
3、症状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后疼痛、腹痛、头痛、心前区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现象。
4、治疗方式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防止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预后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通常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主动脉夹层、脑出血等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