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怎么治疗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心肌缺血可能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川崎病、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因导致的,其可能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风险并接受适当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脏血液供应。当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时,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堵塞的冠状动脉打开或植入支架来恢复血流。
2.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瘘等,这些畸形可能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进而引起心肌缺血。手术矫正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纠正冠状动脉的位置和结构异常。
3.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冠状动脉时会导致炎症和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常用于治疗川崎病的标准方法之一,可抑制免疫反应,缓解病情。
4.心肌炎
心肌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炎症细胞浸润、水肿、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会影响心肌收缩功能,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
5.心包炎
心包炎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炎症,严重时会引起心包积液,压迫心脏,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引起心肌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止痛、解热和消炎的作用。
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包括血脂检测、血压监测以及必要时的心电图检查。均衡饮食并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相关风险。
66
2024-04-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