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打耳洞两个月还经常流脓是怎么回事

杨猛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打耳洞两个月还经常流脓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耳廓软骨膜炎、外耳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导致局部皮肤、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进而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
2.耳廓软骨膜炎
耳廓软骨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当耳部受到损伤后,细菌可能会进入并繁殖,导致耳廓软骨膜发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扩散到软骨,引起软骨坏死,进一步发展为耳廓畸形。针对耳廓软骨膜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引流。抗生素治疗可以预防继发感染,常用的有头孢克肟分散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对于已经形成脓肿者,则需要通过切开引流术将脓液排出。
3.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由外耳道皮肤毛囊及其附属腺体急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所致。由于外耳道皮肤较薄,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导致局部渗出增多,从而出现流脓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如夫西地酸乳膏、复方醋酸氯己定栓等。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由急性中耳炎迁延而来,也可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处理不当发展而成。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也可波及邻近结构,如鼓窦、乳突以及咽鼓管。由于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耳道内长期存在积液,刺激耳道壁,使耳道内分泌物增多,从而出现持续流脓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必要时需行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等。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可能导致耳部微血管受损,血液循环不畅,易诱发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加重时,就会出现耳道瘙痒、异味、耳鸣、听力减退等不适症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摄入,同时配合适度运动以维持正常体重。必要时还需要配合医生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比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清洁耳洞区域,保持干燥,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污染物,以防感染。如有异常分泌物或持续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血常规、耳镜检查或听力测试,以便评估感染程度并调整治疗方案。
66
2024-03-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