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感染
细菌侵入肺部后会产生毒素和内毒素血症,导致炎症反应加剧,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
2.病毒感染
病毒入侵机体后,通过复制增殖引起局部组织发炎和水肿,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特定类型的病毒感染,例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
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时,由于病原体刺激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会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进而诱发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首选药物,如罗红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
4.先天性免疫缺陷
先天性免疫缺陷可能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病原菌入侵,当存在免疫缺陷时,容易发生重症肺炎。免疫调节治疗可改善病情,需遵医嘱进行,包括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免疫增强剂等。
5.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受各种病原体侵袭,增加患重症肺炎的风险。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或停药可能有助于降低风险,但必须谨慎处理,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
重症肺炎患者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氧合状态等指标。建议进行胸部X线或CT扫描以评估肺部病变程度,同时完善血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