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为什么输液要输在血管里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因为输液是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药物,而静脉是身体回流血液的主要通道,所以输液要输在血管里。但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壁薄弱、血管通透性增高、感染性休克、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等病因的存在,输液时需要谨慎操作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是指血液流动受阻或者回流不畅的情况,此时如果将液体直接注入外周组织器官,会导致局部水肿、缺氧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选择在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进行静脉注射,如肘正中静脉、颈内静脉等。
2.静脉壁薄弱
静脉壁薄弱主要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导致静脉壁结构和功能受损。当患者存在静脉壁薄弱时,若是在非血管处进行输液可能会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对于此类患者,应特别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情况发生,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管通透性增高是由于炎症反应或其他病理过程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白细胞漏出至组织间隙。这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加剧。针对这种情况,在输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4.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此时若不在血管内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密切监测并调整输液方案。
5.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会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从而加重病情。对于这类患者,需要通过静脉途径补充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剂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状态。
建议定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静脉栓塞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必要时,可进行超声心动图、深静脉超声检查以评估静脉状况。
66
2024-01-2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