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强心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学基础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普罗帕酮等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来提高心脏效率。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或疑诊心力衰竭,应尽快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1.地高辛
地高辛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传导速度来发挥作用。地高辛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不可与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2.洋地黄毒苷
洋地黄毒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从而缓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洋地黄毒苷中毒时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此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3.去乙酰毛花苷
去乙酰毛花苷是一种快速作用的心脏选择性正性肌力药,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严重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西地兰
西地兰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应用。
5.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在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低钾血症。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时间。
66
2024-02-2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