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动脉血栓的区别一般包括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辅助检查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导致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动脉血栓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在血管内膜下沉积,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引起肢体缺血的疾病。
2、症状不同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一般包括肢体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而动脉血栓的症状一般包括肢体突然发凉、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紫色花纹等。
3、治疗方式不同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动脉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置换术等。动脉血栓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钠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导管取栓术、支架植入术等。
4、预后不同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动脉血栓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肢体出现坏死,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截肢的情况。
5、辅助检查不同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可以进行动脉血管CT、血管造影等检查,会出现血管狭窄、闭塞的情况。而动脉血栓的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血脂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会出现血小板增多的情况。
无论是动脉硬化闭塞症还是动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都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