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发高烧输液后体温到了35.5度是怎么回事

祁航 全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发高烧输液后体温到了35.5度可能是感染性休克、药物副作用、输入性低温、代谢性低体温、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炎症细胞等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感染性休克通常需要及时补液以维持血容量稳定,同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进行抗感染治疗。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干扰血液循环来降低体温,如阿司匹林。如果确定是由药物引起的低体温,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3.输入性低温
输入性低温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温度过低而导致的体温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输液时未正确控制液体温度所致。针对输入性低温,可以提高输液瓶的位置,使液体更容易散热,或者更换为室温下的液体。
4.代谢性低体温
代谢性低体温是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导致产热量减少所引起的体温下降。这可能与长期饥饿、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对于代谢性低体温,建议增加摄入高能量食物,如坚果、牛肉等,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6片等补充营养。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进而影响体温调节。因此,在使用甲状腺替代疗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针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干甲状腺片等甲状腺激素制剂,以纠正甲状腺激素缺乏状态。
持续低体温需警惕体温过低症的发生,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尤其是老年人群。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分析以及肾功能测试,有助于评估身体的整体状况。
66
2024-02-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