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大肠杆菌是怎么进入血液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大肠杆菌进入血液通常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外伤后感染、医源性感染、消化道溃疡或败血症引起的。由于大肠杆菌在血液中的存在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建议立即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细菌直接侵入
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正常水平时,这些病原体可能会突破黏膜屏障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在诊断出大肠杆菌感染后,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以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常用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2.外伤后感染
外伤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为大肠杆菌提供直接入侵人体的途径,进而引起局部炎症和感染。针对外伤后感染的大肠杆菌,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抗感染治疗。
3.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医疗器械、敷料等引起的感染,此时由于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大肠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对于医源性感染,需要及时停用可能导致感染的医疗器械或药物,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如使用碘伏消毒伤口。
4.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的存在会导致胃肠粘膜损伤,使大肠杆菌更容易通过受损部位进入血液循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症状。
5.败血症
败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的一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若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则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败血症通常需要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
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注意是否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出现。必要时,可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66
2024-03-2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