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横纹肌溶解症时血清CK升高原因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横纹肌溶解症时血清CK升高可能是由药物毒性作用、酒精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过度运动、遗传性肌病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毒性作用
某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引起肌肉损伤,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或干扰细胞膜稳定性来损害肌肉组织。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可通过停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2.酒精中毒
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对神经-肌肉接头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影响骨骼肌的功能状态,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戒酒是治疗酒精中毒的主要手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纳曲酮等药物辅助戒酒。
3.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乳酸堆积和肾小管损伤,可能导致肌红蛋白尿,进一步加重横纹肌溶解的症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通常需要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或其他碱性溶液。
4.过度运动
过度运动会使得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肌肉缺氧,使肌糖原分解产生的丙酮酸不能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转化为乳酸,当乳酸积累过多时,就会形成高乳酸血症,进而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遗传性肌病
遗传性肌病包括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强直等,这些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肌肉结构和功能异常,易发生横纹肌溶解。遗传性肌病的治疗需个体化,可能涉及物理疗法、营养支持以及特定药物,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制定方案。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对于存在潜在心脏问题的人群,以免加重横纹肌溶解的程度。此外,定期监测电解质平衡和肌肉功能也是必要的,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横纹肌溶解的相关问题。
66
2024-02-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