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阴阴道炎
外阴阴道炎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月经期间由于局部充血和水肿加剧,可能导致排尿时疼痛。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抗厌氧菌治疗。
2.尿道炎
尿道炎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经期女性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侵袭,从而加重这些不适症状。针对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感染所致的尿道炎,可遵医嘱采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3.膀胱炎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受到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此时会出现尿意频繁、尿痛的症状。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诱发膀胱炎的发生。对于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建议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上行蔓延至膀胱,进而出现尿痛的情况。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可以按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罗红霉素分散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当病变侵犯到邻近器官时,会引起腹痛、腰痛以及尿痛的现象。此病症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但也可影响月经周期。患者应配合医生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将病变部位直接摘除掉,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经期尿痛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裤,以免滋生大量细菌而加重不适感。同时,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涂片、B超检查等,以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