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的代谢所致,因此,在停止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后,胆红素水平通常会降低。然而,当新生儿的肝脏发育逐渐完善时,其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此时若继续母乳喂养,可能导致胆红素再次积累而引起反弹。
此外,如果新生儿存在感染、溶血病等疾病状态,也可能导致胆红素水平反复波动。这些疾病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肝细胞摄取和结合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从而使胆红素浓度升高。
针对母乳性黄疸,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变化,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暂停母乳喂养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