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偏低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长期挑食、偏食,或者是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会比较低,这属于生理性因素,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铁元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一段时间后血红蛋白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2、缺铁性贫血
体内铁含量不足可能会诱发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不适的症状,也有可能会导致血红蛋白偏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琥珀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药物改善症状。
3、巨幼细胞性贫血
身体缺乏叶酸可能会诱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的症状,也有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再生障碍性贫血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可能会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心悸、气短等不适的症状,也有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氨基己酸注射液等药物改善症状。
5、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