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外耳道疖肿好了之后为什么耳朵闷堵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外耳道疖肿好了之后耳朵闷堵可能是由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狭窄是指外耳道部分或全部管腔出现狭小或闭塞的情况,导致声音传导受阻,引起听力下降和耳鸣。当外耳道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引起局部水肿、充血等症状,进而加重耳道狭窄的程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软膏进行治疗,如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
2.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病变,炎症因子刺激会导致耳道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耳闷的症状。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比如鱼石脂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迁延不愈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复发作容易损伤鼓室黏膜,导致鼓室积液或者粘连,影响中耳正常的通气引流功能,使中耳呈负压状态,从而产生耳闷的现象。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方面,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感染药物;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通过鼓室成形术、鼓室探查术等方式进行处理。
4.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阻塞、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所致,致病因素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耳道内压力失衡,进而诱发耳闷的症状发生。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醋酸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多由外伤或中耳炎引起,穿孔处失去对声波的屏蔽作用,外界噪音直接进入中耳,导致耳鸣、耳闷等症状的发生。如果鼓膜穿孔较小且无感染迹象,一般能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穿孔较大或伴有感染,则需行鼓膜修补术。
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耳部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听力测试以及颞骨CT扫描,以评估耳道和中耳状况。同时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签清理耳垢,以免加重耳道狭窄或损伤鼓膜。
66
2024-03-2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