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液相关感染
由于长期输液会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生感染。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感染风险。
2.静脉炎
长时间输液可能导致静脉壁损伤,易诱发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3.液体超负荷
如果患者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基础疾病,过多过快地输液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此病状,可采取限制钠盐摄入和利尿剂如注射液进行处理。
4.营养不良
长时间的输液可能会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进而影响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供应,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补充营养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者调整饮食结构来实现,例如添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等。
5.电解质紊乱
输液过程中若未监测并控制好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可能导致体内离子失衡,引发一系列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纠正电解质紊乱需首先确定异常电解质,然后通过调整输液配方或给予相应电解质补充剂进行治疗,如氯化钠溶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评估患者输液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必要时,应进行血液学检查、电解质检测以及营养状态评估,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