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由于外伤导致尿道黏膜受损、出血,引起排尿困难和疼痛。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多喝水促进细菌排出,重度则需进行手术修复。
2.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是指尿液流动受阻,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并滋生细菌,进而引发感染。例如结石堵塞输尿管会导致肾积水,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对于非复杂性尿路梗阻,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药物;而对于复杂的尿路梗阻,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经皮肾镜取石术。
3.膀胱炎
膀胱炎是由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这些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造成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比如氟喹诺酮类药物。
4.包皮过长
包皮过长时,包皮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容易积累细菌和分泌物,导致局部卫生状况不佳,易发生感染。如果确诊为包皮过长引起的感染,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如包皮环切术。
5.尿道口异物
尿道口异物会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导致尿道狭窄和排尿障碍,还可能会诱发尿道感染。针对尿道口异物,通常采用尿道探子取出法,在麻醉下将异物轻轻推入尿道深处直至其自然滑出。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同时,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