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叫血液性缺氧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血液性缺氧是指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的组织供氧不足。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贫血、窒息等引起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影响了血液对组织的供氧作用。缺氧状态下,机体为了提高氧气利用率会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以满足身体的需求。血液性缺氧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
为诊断血液性缺氧,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全血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等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和贫血程度。针对血液性缺氧,可以采取高海拔低张模拟舱疗法、高压氧舱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改善病情。对于贫血引起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蔗糖铁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等补血药物进行治疗。
血液性缺氧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因此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适量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也有助于预防贫血。
66
2024-04-1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