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第三针一般超过半年就无效了。
乙肝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目的。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约50%的人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而有约20%的人在接种后6个月内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此时抗体滴度很低,不足以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入侵。随着时间的推移,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会逐渐增加,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滴度高于10IU/L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能力就会增强,如果接种第三针后超过半年,抗体的滴度可能会逐渐降低,因此,建议接种第三针后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增强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一般可以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