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肝郁气滞血瘀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肝郁气滞血瘀是中医诊断的一种证候类型,指肝脏疏泄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瘀血内生。
肝郁气滞血瘀主要源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肝气郁结,进而导致气机运行受阻,久而久之会形成血瘀。血行迟缓则会出现血液凝滞不通的情况。患者可能经历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紫暗等症状。其中,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提前或推迟、经量减少或增多等;舌紫暗反映了血液凝滞的特点。
针对肝郁气滞血瘀,可以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肝功能测试以及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肝脏状况。例如,血常规可显示贫血或白细胞计数异常;甲状腺功能测定有助于排除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症状。治疗肝郁气滞血瘀通常采用中药调理,如柴胡、枳壳、香附等药物以疏肝解郁,配合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也可遵医嘱服用舒肝颗粒、逍遥丸等中成药改善病情。
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肝郁气滞的症状。饮食上宜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泥等,有利于身体恢复。
66
2024-04-0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