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肌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和危害

郑永江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肌红蛋白偏高可能与缺氧状态、肌炎、肌溶解症、溶血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患者应立即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缺氧状态
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为了增加氧气供应,血液中的红细胞会代偿性增多,以提高携氧能力。此时肌红蛋白会从受损的肌肉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其浓度升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吸氧设备进行辅助呼吸,如便携式制氧机、低流量鼻导管等。
2.肌炎
肌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肌肉组织损伤,进而引起肌红蛋白增高。肌炎患者的肌纤维受到破坏,肌红蛋白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从而导致其浓度上升。针对肌炎的治疗通常包括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
3.肌溶解症
肌溶解症是指肌肉细胞自溶,内容物包括肌红蛋白泄漏入血液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这些泄漏的物质会导致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促进肌酸代谢药物,如维生素C片、辅酶Q10胶囊等。
4.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获得性因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贫血。红细胞破坏后,其中的血红蛋白会被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中的铁元素会与肌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肌红蛋白偏高。对于溶血性贫血,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例如遵医嘱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5.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坏死后,肌红蛋白会从受损的细胞中溢出到血液中,造成肌红蛋白水平升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建议定期监测肌红蛋白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必要时,可能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肌酶谱检测以及电解质分析等进一步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