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粪便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粪便显微镜检查用于检测寄生虫、细菌和白细胞等病原体,以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和感染。
粪便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寄生虫、细菌以及白细胞等异常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感染或炎症。这些病原体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而细菌感染则可能引发发热、腹痛、脓血便等不适反应。上述症状均可以通过该检查得以确认。
粪便显微镜检查通常在医院门诊完成,取样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分析,在半小时内得出结果。对于寄生虫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涂片镜检或培养法来鉴定特定寄生虫种类。针对寄生虫感染,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硝唑等进行治疗;而细菌性感染则需依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海鲜,以减少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有助于预防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传播。
66
2024-03-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