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什么免疫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可能是由巨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产生、免疫抑制剂耐药、感染、恶性肿瘤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单克隆IgM增多,导致血液黏度增高、组织水肿和栓塞形成。IgM通常由B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在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可迅速活化补体,因此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液中的IgM水平升高,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2.自身抗体产生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正常组织成分的抗体,这些成分在某些情况下会被错误地识别为外来抗原。当这些自身抗体与器官移植后的移植物发生交叉反应时,就会触发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物,从而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标志物包括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3.免疫抑制剂耐药
免疫抑制剂耐药是指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免疫系统仍然对药物不敏感,无法有效地抑制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排斥反应持续存在。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来抑制免疫应答。对于耐药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4.感染
感染可能诱发机体产生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其中包括产生自身抗体或其他炎症介质,这些物质可能会误伤移植物,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例如青霉素G、头孢菌素等。
5.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状态改变,包括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免疫监视机制的失衡,这使得机体更容易出现免疫排斥反应。针对不同的恶性肿瘤类型,可以选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如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等化学药物以及曲妥珠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巨球蛋白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任何新的身体变化,并及时就医。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66
2024-02-2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