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低氯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低氯性碱中毒可能是由长期禁食、严重腹泻、呕吐、利尿剂过量使用、肾小管酸中毒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期禁食
长期禁食会导致机体消耗自身脂肪储备以获取能量,进而分解蛋白质产生氨和其他含氮废物,这些物质经肝脏代谢后会产生大量碳酸氢盐,导致血液pH值上升。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如遵医嘱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等纠正低氯性碱中毒。
2.严重腹泻
严重腹泻会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尤其是氯离子,导致血浆中的氯浓度降低,从而引起低氯性碱中毒。由于肠道内液体减少,肠黏膜对钠-氯共转运体的刺激减弱,进一步加重了氯离子的丢失。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呕吐
呕吐会造成胃内容物以及消化液的丧失,包括氯化钠以及其他电解质,因此会导致氯离子浓度下降,引发低氯性碱中毒。频繁呕吐会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时间如此可能会诱发营养不良等问题。针对呕吐症状,可以考虑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止吐药物来缓解症状。
4.利尿剂过量使用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泄水分和电解质来发挥作用,其中就包括氯离子。如果过量使用利尿剂,会导致体内氯离子浓度降低,引起低氯性碱中毒。此外,利尿剂还可能会影响钾离子平衡,导致低钾血症。建议调整利尿剂剂量或者选择其他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钙通道阻滞剂。
5.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时,肾脏无法有效地重吸收氢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这使得血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而磷酸根离子则被保留在体内形成磷酸盐沉积,进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碳酸酐酶的活性,阻碍二氧化碳的解离,使血液中的碳酸氢盐浓度下降,引发低氯性碱中毒。对于肾小管酸中毒,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给予补充电解质溶液,如口服氯化钠溶液或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
针对低氯性碱中毒,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状态,定期进行电解质分析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水肿、心律不齐等症状出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66
2024-04-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