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苯妥英钠的区别在于中枢抑制作用、抗癫痫效果、代谢过程、耐药性以及毒性。
1.中枢抑制作用
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而发挥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镇静催眠;苯妥英钠主要通过抑制Na+通道,减少突触传递,产生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常用于治疗癫癎。
2.抗癫痫效果
对各种类型的癫癎发作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单纯失神、肌阵挛性和强直阵挛性发作;苯妥英钠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有良好效果,但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
3.代谢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在体内分布广泛,与蛋白结合率高,半衰期较短,约12小时;苯妥英钠口服后吸收缓慢而不规则,个体差异大,半衰期较长,约为20~40小时。
4.耐药性
长期使用会产生快速耐受现象,即用药初期有效,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需逐渐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疗效;苯妥英钠则较少发生耐药性。
5.毒性
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及肝细胞坏死;苯妥英钠的肾毒性较小,但能导致齿龈增生和毛发增多等副作用。
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和血液学参数。
1.中枢抑制作用
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而发挥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镇静催眠;苯妥英钠主要通过抑制Na+通道,减少突触传递,产生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常用于治疗癫癎。
2.抗癫痫效果
对各种类型的癫癎发作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单纯失神、肌阵挛性和强直阵挛性发作;苯妥英钠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有良好效果,但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
3.代谢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在体内分布广泛,与蛋白结合率高,半衰期较短,约12小时;苯妥英钠口服后吸收缓慢而不规则,个体差异大,半衰期较长,约为20~40小时。
4.耐药性
长期使用会产生快速耐受现象,即用药初期有效,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需逐渐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疗效;苯妥英钠则较少发生耐药性。
5.毒性
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及肝细胞坏死;苯妥英钠的肾毒性较小,但能导致齿龈增生和毛发增多等副作用。
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和血液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