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肾造瘘管导致出血原因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肾造瘘管导致出血可能是由留置时间过长、局部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壁损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留置时间过长
长时间留置会导致局部组织受到刺激和压迫,引起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出血。及时更换造瘘管是预防长期留置引起的并发症的关键。
2.局部感染
由于细菌侵入伤口部位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酶类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脆性增高,容易发生破裂而引起出血。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遵医嘱使用头孢菌素或者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时,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止血,从而导致出血倾向。输注血小板悬液是纠正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
4.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会影响血液凝固过程,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易出现自发性出血。维生素K缺乏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来进行补充。
5.血管壁损伤
当患者存在外伤史时,可能会对肾脏造成直接创伤,导致血管壁受损,此时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对于轻度的血管损伤,可通过绷带加压包扎的方式进行处理;若为重度损伤,则需立即就医进行手术修补。
日常生活中应密切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同时建议定期复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66
2024-02-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