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梅尼埃病、迷路炎、耳石症等疾病。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的眩晕。
2、症状不同
周围性眩晕患者可出现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现象。中枢性眩晕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面色苍白等现象。
3、治疗方式不同
周围性眩晕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异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比如前庭神经切断术、半规管堵塞术等。中枢性眩晕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比如脑肿瘤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等。
4、预后不同
周围性眩晕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中枢性眩晕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5、注意事项不同
周围性眩晕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中枢性眩晕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