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是肠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而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道炎症,其特征是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肠道微生态失调及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而肠炎的病因则主要与感染、免疫异常、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因此,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是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痉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东莨菪碱、盐酸美贝维林片或者是匹维溴铵片等,同时还可遵医嘱配合使用蒙脱石散、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而肠炎的患者在急性期需要禁食,症状缓解后可进食流质食物,例如小米粥、大米粥等,如果患者出现腹痛症状,还需遵医嘱服用解痉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托品、颠茄片或者是消旋山莨菪碱等。
另外,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恢复。同时患者还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走、快走等,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