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肠易激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精神心理障碍、食物不耐受、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IBS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导致肠道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加。IBS患者亲属患病风险较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可通过家族史调查进行初步判断。
2.精神心理障碍
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运动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改善症状。例如,可以采用放松训练法来缓解压力。
3.食物不耐受
由于小肠黏膜屏障受损,无法完全分解某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导致这些未被水解的食物分子进入血液循环中,诱发I型超敏反应。通过食物过敏原检测确定致敏食物并加以避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可以通过食物日记记录每日饮食,找出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
4.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产生更多的气体和毒素,进而引发腹胀、腹泻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促动力剂西沙必利片促进胃排空,减少不适感。
5.感染后肠功能紊乱
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是指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会持续存在于体内,反复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出现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纤维、高脂肪食物,如芹菜、坚果等,以减少症状发作。
66
2024-03-0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