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胃肠道出血的原因及症状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胃肠道出血可能由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因引起,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贫血等。患者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
1.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炎症和出血性疾病,会导致胃黏膜出现局部糜烂、坏死和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氧化铝凝胶进行治疗,能够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伤。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消化道慢性炎症,当病变深达固有肌层时,会引起胃肠道出血的症状。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给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症状。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因为门脉高压导致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扩张,当受到食物刺激或其他机械性损伤时易发生破裂出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可以考虑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术进行止血处理。
4.胃癌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壁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侵犯周围血管而引起出血。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所导致的血液系统疾病,由于血小板数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止血,从而引起出血倾向。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以确定诊断。若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需遵医嘱服用、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关注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变化,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发展。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电子胃镜、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检查,以评估出血状况和原因。
66
2024-04-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