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采取颅内压增高、血压控制、抗纤溶治疗、抗凝治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脑水肿、血肿等引起的压力增加,需要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此方法用于急性期缓解症状,适用于严重颅内高压患者。
2.血压控制
血压控制可以减少血管壁张力,预防再出血。通常采用口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立即启动降压治疗。
3.抗纤溶治疗
抗纤溶治疗旨在防止血液过度分解,稳定受损血管壁。常用的抗纤溶药物为氨基己酸和氨甲苯酸。在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尤其对未破裂动脉瘤者,可考虑应用以减少再次出血风险。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肿吸收。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当存在潜在的心脏疾病或其他导致血液凝固异常的情况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用抗凝治疗。
5.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α受体激动剂,能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伴低血压的情况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有助于维持循环稳定。
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紧急就医,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还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66
2024-01-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