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膜炎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方式进行确诊。
1、临床症状
新生儿脑膜炎通常是指出生后7天到28天之间,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性病变。由于炎症刺激新生儿的脑膜,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惊厥、颅内压增高、脑疝等症状。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提示新生儿患有脑膜炎。
2、实验室检查
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还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等,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并且伴有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新生儿患有脑膜炎。
3、影像学检查
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还需要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脑膜有强化,并且脑室扩大,同时伴有脑实质密度降低,可能提示新生儿患有脑膜炎。
4、脑脊液检查
如果新生儿进行脑脊液检查,出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并且伴有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新生儿患有脑膜炎。
5、血常规检查
如果新生儿进行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并且伴有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提示新生儿患有脑膜炎。
如果新生儿确诊为脑膜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发热的症状,并且体温超过38.5°C,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