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钩虫病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由钩虫病、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钩虫病
钩虫寄生于小肠上部,可长期反复地少量出血,导致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铁吸收障碍,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症状。
3.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复方维生素B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药物补充维生素B族元素。
4.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患者的肠道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铁吸收不足,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针对慢性肠炎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
5.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为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壁先天性薄弱,以致易于破裂造成反复的局部出血。若累及胃肠黏膜,则会引起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对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需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大便潜血试验、血清铁蛋白测定等辅助检查。
66
2024-03-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