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取患者的尿液或分泌物样本,在显微镜下使用特定染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结果。
2.淋球菌培养
淋球菌培养用于鉴定是否存在淋病奈瑟菌感染。采集尿道口、阴道等处标本,接种于特制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鉴定是否有淋球菌生长。
3.支原体培养
支原体培养通过检测生殖泌尿系统是否存在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来辅助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采集尿道口、宫颈分泌物等样品,将其放置于无菌环境中培养数天以鉴定是否存在支原体。
4.衣原体培养
衣原体培养可确认是否为沙眼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采集阴道分泌物或直肠拭子样本,将样本置于特定培养基中培养以鉴定衣原体的存在。
5.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针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相关微生物。采集咽拭子或肛门拭子样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并检测目标微生物的DNA片段。
复查时应避免服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确保采样部位清洁,同时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