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抑制状态
由于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受多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感染。需要密切监测免疫状态,调整免疫调节药物以维持适当的免疫反应。
2.供体器官质量不佳
如果供体存在潜在的感染源或者携带某些传染病,则可能会通过移植传递给接受者,引起感染。应优化供体筛选流程,包括针对可能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评估。
3.手术操作相关感染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穿刺部位等都可能导致细菌或其他病原体进入体内,引发感染。需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或万古霉素,以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4.环境因素暴露
患者处于特定环境中时,例如医院内有多种耐药菌株存在,增加感染机会。改善病房通风条件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是必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5.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对抗感染的能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机体修复与康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血常规、胸部CT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