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皮肤黏膜出血病因及发生机制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皮肤黏膜出血是指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的症状,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异常

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的常见原因。当血管壁的结构发生异常时,就会导致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进而使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的症状。常见的引起皮肤、黏膜出血的血管壁异常病变有血管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当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的症状。常见的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出血、血栓形成等。凝血功能障碍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另外,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

66
2022-05-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