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肿性红斑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毛细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炎症反应会刺激组织液渗出,形成水肿性红斑。丹毒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出现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常从脚趾开始并向周围扩散。
2.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丹毒是由淋巴管炎进一步发展而成,会导致病变处的淋巴循环受阻,从而引发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丹毒患者可观察到患处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正常区域,可能伴有瘙痒感。
3.触痛
丹毒的发生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黏膜的细微伤口向深层扩散所致,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会引起真皮乳头层水肿、白细胞浸润等变化,进而产生触痛的现象。触痛通常出现在丹毒发生的位置,即腿部、手臂或其他暴露于外界的部位。
4.红斑边缘清晰
丹毒主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诱发的炎症性疾病,当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清除这些入侵者。这包括释放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到受损区域,同时也会有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参与其中,这些物质能够使血管扩张并增加通透性,导致血液中的液体和细胞外基质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形成典型的红斑。丹毒患者的红斑往往具有明显的边界,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使得病变区域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形成了清晰的分界线。
5.头痛
丹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若病情没有及时控制,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播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此时则属于全身中毒症状的一种表现,而毒素刺激脑部神经元后就会引发疼痛的感觉。丹毒患者出现头痛的症状多见于头部以及颈部位置。
针对丹毒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淋巴结肿大情况,还可进行抽血化验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