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情况下要做小肠镜检查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小肠镜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小肠出血、腹痛、腹泻、消化道功能异常或不明原因贫血等情况。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小肠镜检查。
1.小肠出血
小肠出血是指消化道内某处出现出血的情况,需要通过小肠镜检查来确定出血的具体位置和原因。小肠镜检查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局部麻醉剂,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整个过程约30-60分钟。
2.腹痛
腹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胃炎、溃疡等。小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小肠内部情况,有助于诊断病因。小肠镜检查一般在医院由专业医师操作,需预约时间并按医嘱准备。
3.腹泻
腹泻可能与小肠炎症有关,小肠镜检查可以直视小肠黏膜病变情况。在预约的小肠镜检日期前,应遵循医嘱停止摄入固体食物及某些液体。
4.消化道功能异常
消化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小肠镜检查能够评估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状态。接受小肠镜检查时,需空腹至少8小时以上以确保准确结果。
5.不明原因贫血
不明原因贫血可能涉及小肠疾病导致铁、维生素B12等吸收不良,小肠镜检查有助于查明具体原因。在进行小肠镜检查之前,患者可能会被给予一种泻药以清除肠道内容物。
进行小肠镜检查前,应避免进食含红肉、坚果类食物以及纤维素高的蔬菜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66
2024-03-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