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肿
丹毒是皮肤和黏膜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刺激淋巴管,导致局部液体积聚形成水肿。水肿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但也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
2.红斑
丹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深层组织炎症,炎症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红斑。红斑一般出现在受丹毒影响区域的皮肤表面,颜色鲜艳,界限清晰。
3.发热
丹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白介素-6等促炎因子来对抗病原体,这些因子也会激活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进而引发发热。发热通常伴随着全身不适感,如乏力、头痛等,有时可高达39℃以上。
4.疼痛
丹毒患者由于足部皮肤屏障受损,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起局部软组织感染。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会引起足部剧烈疼痛。疼痛多为阵发性,程度不一,严重者甚至难以忍受。
5.皮温升高
丹毒患者的足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和缺氧状态,进一步加剧了足部的代谢率和耗氧量,从而诱发皮温升高的现象。这种皮温上升往往伴有明显的触痛感,触摸时可感受到足部的温度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针对丹毒的症状,建议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血糖检测以及足部X线检查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是否存在并发情况。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潮湿闷热的鞋袜,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