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一般是指谷丙转氨酶,其正常范围为5-40U/L。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肾脏、骨骼肌等组织细胞中,当组织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可释放入血,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与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心肌炎等。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药物治疗。
2、肝硬化
肝硬化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胆汁淤积等原因所致。由于肝脏组织受到损伤,患者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可能与长期饮酒、肥胖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便秘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4、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由胆结石、胆囊管炎症水肿、蛔虫等原因使胆囊管阻塞,胆汁淤积浓缩,刺激胆囊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去氢胆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氯沙坦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