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婴垂直传播
产气肠杆菌可通过母亲产道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其感染。因此,在分娩过程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2.皮肤接触传播
产气肠杆菌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感染。针对此类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等。
3.消化道食物链污染
产气肠杆菌存在于某些食品中,若未经过充分加热或储存不当而被摄入,则可能导致感染。对于此原因引起的感染,应强调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
4.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医疗器械上的产气肠杆菌残留在患者身上时,可能会再次造成感染。举例来说,手术器械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环境中有毒物质暴露
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或化学污染物,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发育,增加对病原体易感性。例如,建议定期检测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
新生儿感染产气肠杆菌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等药物。